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第六周国旗下演讲
[日期:2025-03-17] | 作者:德育处1 79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时间管理与自律。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每天都在紧张的学习和丰富的活动中度过,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培养自律习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质量。
首先,时间管理: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在立格实验,我们的学习任务繁重,活动丰富多彩。从早读到晚自习,从课堂到社团,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但事实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管理它。
1. 制定明确的计划
每天早上起床后,或者前一天晚上睡觉前,花几分钟列一个任务清单。比如,今天要完成哪些作业,复习哪些科目,参加哪些活动。老师们常常提醒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计划不仅能让我们心中有数,还能避免遗漏重要事项。
2. 分清轻重缓急
不是所有任务都同等重要。我们可以把任务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明天要交的作业是重要且紧急的,必须优先完成;而预习下周的课程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可以安排在作业之后;至于刷手机、看无关紧要的视频,显然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应该尽量减少时间。
3. 利用碎片时间
在立格实验,我们的时间被安排得很紧凑,但依然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比如,早读前的几分钟可以背几个单词,午休前可以复习一道数学题,甚至排队打饭时也可以想一想接下来的学习安排。这些零碎的时间看似不起眼,但如果每天都能利用起来,积少成多,效果会非常显著。
有了计划,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就是自律。如何做到自律。
1. 从小事做起 。自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事开始培养的。比如,每天早起10分钟,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
2. 克服拖延症。拖延是自律的最大敌人。我们常常因为任务太难或太枯燥而选择逃避,结果越拖越焦虑。其实,克服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行动。比如,当你觉得作业太多时,不要想着“等会儿再做”,而是立刻开始做第一题。一旦开始,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3. 给自己设定奖励 。自律并不意味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小奖励。比如,完成一项任务后,可以允许自己玩10分钟手机,或者吃一块喜欢的零食。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让自律变得更有动力。
同学们,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而自律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但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取决于我们自己。从今天开始,不妨试着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并且坚持执行。也许一开始会有些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时间,学会自律,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