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转入_国精一二三产品区别在_忘忧草仙踪林仙二区蜜芽

双中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试行)

[日期:2014-05-16] 作者:教务处 2325 次浏览 [字体: ]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课程,同时也是学校开发实施的课程,与学科课程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是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教材,需要教师以校为本研发,教学活动呈现出动态性,因此课程实施难度很大,学校为加强对课程的管理,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结合开课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基本模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存在区别和联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则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是指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课程是该门学科知识发展的缩影,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结构来组织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学科课程则相对封闭固定。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校园局限,活动空间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科课程主要由国家组织专家统一开发,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一定时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对固定的。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以知识接受为直接目的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促进认知发展。

4、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

1、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3、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知识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应用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在学科课程中产生,学科课程的知识有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扩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和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

1、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必要的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全的发展;

2、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3、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

4、课程实施更趋向于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

5、带来师生关系的转变;

6、引起教师的角色和教法的改变;

7、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展示出课改的实验性和示范性。

三、课程开设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是以相互融合形态呈现,不是单一割裂的。结合学校过去开设活动课的经验,确定课程开设计划。教学活动以专题(主题)进行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学科教师组织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科一周内在每个班开设至少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将课程安排在星期一至五下午活动课时间,以及周末上午。

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于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重组和延伸,利于激活学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活动课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于学科课程生活化,拉近文化课程中的概念、规律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存在,与自身经验发生联系,使课程回归学生生活。为此,学科教学除在学校课程表上排出的时间外,在自己的教学时间内,原则上在每个单元教学课时中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可采用单元复习、合作学习、才艺展示、参观访问、观摩欣赏等教学模式,力求使综合活动课“常态化”。

四、教学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教学活动力求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立合理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创造宽松、自由的空间。

(二)探索性原则

教学活动要营造探索气氛,创设探索情景、提供探索契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制定、研讨活动方案。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协助、指导、管理作用。

(三)个性化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创造个性为宗旨,指导学生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实现首创。

(四)层次性原则

在生活中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设置不同的内容和途径。

(五)安全性原则

在活动中对器材、场地、材料、活动规则、路线、时间等教学资源的选择,都必须周密考虑各方面的安全因素。

五、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应从《学科课程标准》中去发掘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当地资源去开发。

(一)共性资源

1、教科书、教参资料

2、国内外教学案例

3、教学资源包(综合实践活动指南)、教学影象资料

4、网络信息、图书资料等

5、国内外政治、科技、文化、体育等最新信息。

(二)体现学校和当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1、校园场地、房屋建筑、设施设备等

2、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

3、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住校生活、国内外传统节目、学校重大活动等

4、某些学科课题

5、双流、成都市地方特色:经济、文化、环境、场馆等

六、组织管理

(一)学校成立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高志文     副组长:张润林

      成员:杨红、邓光伟、刘尧树、黄世忠

  2、研究小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县兼职中心组成员

  3、实施小组:学科备课组

(二)教研制度

教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是一种行动研究,为了教学实践而研究。

1、加强集体备课。所选课题必须目标明确,可行性、实践性强,教研活动中强调相互协作、跨学科组交流。活动方案要提前一周制定。活动主题要序列化,体现出初一、初二不同学段的特点。

2、研究学生产生自己思想、创造自己知识的过程、产生自己生活体验的过程。研究学生作品。

3、研究教师自己:观察、倾听、描述、反思。

4、研究对学生评价方法。

七、考核评价

1、教师评价         

(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①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县级公开课对侍(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②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成果纳入评优、选先晋升职称优先条件,并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方案奖励。

(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奖励。

3)教学人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工作量,纳入学校月奖分配方案,工作过程纳入教学检查考核。

2、学生评价

(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完成较好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3)从2006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将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获取奖学金必要条件之一。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2006年10月 

永安市| 黑水县| 武清区| 乐至县| 霍州市| 高唐县| 怀宁县| 康马县| 来宾市|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