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云南!这趟研学之旅,收获满满!——记立格实验与香港友校开展民族文化考察课程共建活动
[日期:2024-03-08] | 作者:外事办 675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4年1月15日至20日,成都立格实验学校10位同学与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暮光英文书院,深圳育才实验学校师生39人共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参加研学考察活动。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网、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数字报、中工网、云南网等多家中央和地方知名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出发前,我校师生和家长召开了统一的行前会议,并明确了此行研学目的。
10位同学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哈尼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这次研学,我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做好了接受精神食粮的准备,而这次研学之旅,确实让我我感到十分快乐,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大巴车上度过,但是我们每天学到的知识都让我非常快乐,同时我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南哈尼族的各种文化和习俗。” 我校初二学生汤明岳在游记中写到。
我校师生于1月15日抵达昆明。当晚,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主持下,活动拉开序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董艳玲女士致辞欢迎,她希望孩子们能在接下来的4天研习中深度体验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学习中享受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并且爱上云南。
活动期间,同学们参观当地的村落和民居,了解了哈尼族的传统建筑和梯田农耕文化,此外在为期6天的课程共建和研学考察中,我校师生和香港、深圳的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此次研习考察共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是民族历史与风俗组,文化艺术传承组,文化历史与服饰组,生活习惯与饮食组和自然生态与建筑组。每个小组由香港和内地的师生共同组成。看到孩子们第一次正式交流如此积极,老师们很是欣慰。
△图为研习考察分组情况表
图为自然生态与建筑组负责记录文案编辑的香港暮光英文书院中四学生张元喆,陈璋钜和立格实验初二学生鲍芸浩同学在认真记录,负责摄影的立格实验初二学生汤明岳同学认真摄影
在阿者科古村落蘑菇房里,同学们围坐在温暖的火塘旁听非遗传承人马建昌老师讲诉他和哈尼哈巴的故事。
在元阳县非遗传习馆,同学们欣赏哈尼族传统歌舞,并且亲身体验了哈尼乐作舞,再次体会到了哈尼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大家在建水省级非遗工坊:崇文同创,体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并在此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这几天的研学成果。
为了能让此次研习活动能够画上圆满的句号,同学们卯足了劲准备到深夜。
汇报结束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余昭科先生对此汇报活动做了总结,余先生说到,这短短的几天,他看到了香港和内地的孩子们从互不认识到相互交流,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准备汇报工作,相信这份友谊会在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开花结果。这次活动,同学们也深刻感受到了非遗背后的故事和技艺传承的重要性。
20日清晨,在依依不舍的道别声中,我校师生和香港、深圳的朋友们在昆明南站挥别,大家互赠礼物,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短短的6天,同学们从多维度探索了哈尼族积攒了千年的民族积淀,从红河书院到元阳梯田,从滇越铁路到个旧锡矿,从云上梯田到蘑菇房,从哈尼哈巴到乐作舞,从青藏高原到滇东南的漫长迁徙史诗,无不展现了哈尼族这个顽强的民族时代拼搏的智慧与勇气。
我们记得博物馆里认真记笔记的孩子,记得围着讲解员不肯走的孩子们眼里对知识的渴望,我想,他们不仅是在寻找哈尼族千年沉淀的梯田文化,也是在寻找内心沉甸甸的梦想和答案吧。
相信此次研习活动一定会在同学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熠熠生辉。希望孩子们能明白,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更是在对大千世界的探索当中,保持旺盛好奇心,刻苦专研,与同伴合作,求同存异,这个世界一定会给你丰富的回报。
感谢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
联合主办了本次活动
感谢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
香港暮光英文书院
以及深圳育才实验学校的师生们
愿我们友谊长存
期待下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