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转入_国精一二三产品区别在_忘忧草仙踪林仙二区蜜芽

在实践中启智育心——历史学科开展健全人格课例研讨

[日期:2022-12-05] 作者:sweetbear 864 次浏览 [字体: ]

      12月2日上午,历史学科在我校录课室开展健全人格课例研讨,历史组王君老师为本次活动献课。


      活动前,围绕新课标理念与健全人格要素如何渗透到教学中,历史组进行了三次研讨,教研组对本课的教学立意、学习目标、材料选择、教学思路等逐步达成一致。
      从教材内容看,本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1课,日本对战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1935年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负起反对民族敌人的重任。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从教学思路看,张学良的命运与本课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以人物张学良将军的抉择为主线开展本课,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张学良情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张学良的三次抉择中看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抉择一:杀父之仇、国难之恨——战还是不战?
      抉择二:国土沦丧、民族危亡——逼蒋还是从蒋?
      抉择三:血染山河  民族大义——杀蒋还是放蒋?
      制定了基于学情的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视频,填写九一八、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通过史料研读,归纳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2.通过猜想、实证张学良在国仇家恨、民族危亡之际做出的一个个抉择,知道中国人民的抗战,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说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感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博大胸襟。
      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学习目标解读——通过人物张学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下做出的抉择,感悟他们果敢、坚毅的品格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责任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中以民族大义为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严谨的集体教研,让本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图文来自历史组   范勇波撰稿  何玲审稿)



开封市| 同德县| 安化县| 本溪| 岑溪市| 仁化县| 绥中县| 博乐市| 绥德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