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转入_国精一二三产品区别在_忘忧草仙踪林仙二区蜜芽

春风化雨育人格——历史组学科渗透健全人格课题理念专题研讨会

[日期:2021-11-19] 作者:sweetbear 1318 次浏览 [字体: ]
      为提升学科教学育人质量,促进健全人格课题理念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月19日,历史组在我校图书馆召开专题会议。

      本次会议由成都市蜀都杯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晋云萍老师担任中心发言人。


      她在仔细对比了2020版的历史课标讨论稿和2020版健全人格教育校本课程目标体系后,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育人。
      首先,从新课程理念来看,历史学科要求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形成的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健全人格目标体系里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其次,从新课程目标来看,2020版课标(讨论稿)放弃了三维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初中自己的核心素养;虽然没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目标依然是一致的。历史的育人不仅仅是情感的浸润,思维方式、能力素养、人文底蕴的提升也可以影响人的意识倾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
      在五大核心素养里面,唯物史观、史料运用、历史理解要求,透过历史表象认识历史本质;理性、客观了解、认识历史,这就是一种历史的思维方式,而这与人格要素目标中的理智感、世界观(已知与未知,存在与规律)相契合的;同时,家国情怀要素要求我们具有人文追求、社会责任,热爱家乡、认同祖国,放眼世界等几乎与人格目标的很多要素都相契合。
      另外,从考试评价原则来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求考试与评价坚持以德为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等。可见考查目标依然与人格要素目标一致。总的来说,历史学科教育通过教与考,学与评四个环节培养思维方式、提升能力素养、增强人文底蕴,而这些将会影响学生的意识倾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人。
      所以对健全人格教育与历史学科教育的关系来说,不应该是相爱相杀的尴尬,而是顺理成章的相亲相爱。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同时,意识倾向,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浸润,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健全人格、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德育处王敏蓉主任莅临现场指导,对本次健全人格专题会议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晋老师的对健全人格课题研究的思考立意高远,有情怀、有思考、有策略,有效地践行了学科育人目标和健全人格课题研究理念。(图文来自:历史组  范勇波)

聊城市| 孙吴县| 米易县| 辽宁省| 荣成市| 海口市| 内江市| 长岛县| 泾川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