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国培计划”义务段“三科”历史学科培训者培训纪实——正是国培进行时 成长永远在路上
[日期:2019-10-29] | 作者:教科室 1469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邂逅于深秋,携手于双流,10月29日魅力国培,精彩继续。
培训伊始,来自四川省德阳中学校的李黎老师代表学员做微课分享。李老师引用理学大师朱熹的诗句“问去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话题,剖析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分享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坚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方式和方法,鼓励在场教师做有情怀的老师,上有温度的历史课。
随后,李洁教授(人教社报刊社副社长、副编审、《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杂志历史学科负责人)做题为《以写作的方式成长——如何将教育实践转化成科研成果》的专题讲座。
李教授从“现实(写作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跨越(搭建实践与理论的桥梁)——实现(科研成果的表达和呈现)”三个维度,对教学科研与写作进行了系统而详实的指导,帮助学员们增强教学科研意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李教授鼓励学员们广阅读,多思考,勤学习,在研究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探索课程价值,打造精品课程。下午,历史组范勇波老师,向学员们展示了我校特色综合实践课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健全人格课题组文科组组长张玉萍老师也介绍了该校健全人格课题研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和优秀课例,让学员们感受到历史教学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别样风采。
深度学习共践行,课例研究同成长。李然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堂《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实践课程示范课。课上,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唱主角,创设情境,史论结合,呈现了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全貌:“近代老照片”制作组的同学们,广泛收集资料,利用故时风物,从发型、服饰、建筑、交通工具、饮食等方面展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感悟西风东渐,近代中国“变亦变,不变亦变”的沧桑与巨变;“打卡近代成都历史遗迹”组的同学们,借助探究本土资源白药厂的兴衰,讲述丁宝桢的故事,类比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感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曲折,探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规律。李老师的课以小见大,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鲜活的历史人物中感受爱国的民族精神,勉励学生不忘初心和梦想,笃行使命与担当。
课后,四川省教科研历史教研员、本次国培项目总负责人黄勇老师做点评:表示深受此课感动和启发,鼓励学员们可以在所属区域做出尝试,为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留下美好记忆,为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历史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