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诗歌原野,感受诗歌意蕴
[日期:2025-03-14] | 作者:语文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漫步诗歌原野,感受诗歌意蕴
——“语文学历案构想与设计——以九年级上册一单元为例”专题交流
为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探索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3月13日上午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语文组张薇、张露两位老师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展示了“语文学历案构想与设计”的实践案例。该案例围绕新课标要求,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分层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引导学生漫步诗歌原野,在品读与创作中感悟诗歌意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
立足学情 精准架构单元框架
本次学历案设计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导向,聚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结合九年级学生“初步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学情特点,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单元学习框架:
1. 知识维度:梳理诗歌体裁特征(如律诗、绝句、现代诗的差异)、意象分析方法及情感表达技巧;
2. 能力维度:制定“初读感知—再读归纳—比读赏析—创意表达”的四阶阅读策略;
3. 价值维度:通过诗歌鉴赏培养人文情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任务驱动 深度赋能学习过程
学历案创新设置三大进阶任务,构建“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学习闭环:
任务一为学习鉴赏,这一任务旨在解码诗歌基因。在初读感知中,学生通过自由诵读完成“情感基调速记卡”,如《乡愁》标注“绵长哀婉”,《我爱这土地》标记“悲壮激昂”;借助注释与批注,从诗体结构、韵律节奏等角度重组诗歌密码;聚焦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任务二是朗诵诗歌,这一任务的目标是以声表意,以声传情。通过梳理朗读策略,系统总结“重音强调法”“停顿节奏法”“语气还原法”等朗读技巧;小组讨论明确赛制、赛前分工、自我设计朗读评价表,朗读者根据朗读策略自选诗歌设计朗读脚本,完成朗读,评价者公正打分,推选班级朗读之星。
任务三是尝试创作,这一任务的目的是拓展实践,创造诗歌。学生根据“散文化诗”“诗歌扩写”“自由创作”三大写作路径,根据自己的学情,独立完成诗歌创作。
作业设计:分层赋能 拓展学习边界
本单元设计以单元整合教学为主抓手,又结合单篇教学的效能,让学生经历“解构—重组—创造”的完整认知过程。作业体系充分匹配学习目标,以学情为依据,以问题情境贯穿,实现“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素养拓展”梯度上升。
正如波德莱尔所言“诗是人类灵魂的歌唱”,这场以学历案为载体的诗意之旅,正在唤醒更多年轻心灵对汉语文字的深层热爱。
撰稿人:语文组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