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4第四单元《红河谷》教学设计-李蒙
[日期:2024-05-14] | 作者:艺术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课题 |
《红河谷》 |
课型 |
唱歌综合课 |
课时 |
2 |
|||
教材分析 |
《红河谷》 是流传于北美洲红河一带的民歌,具有加拿大民歌的特点。这首歌结构单一,音域窄,只有一个八度,旋律流畅抒情,速度适中,适于歌唱。同时它是一首二部合唱,全曲声部和谐,节奏一致,是学唱二部合唱的佳品。 |
|||||||
学情分析 |
七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对音乐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积累。但在歌唱方面,他们正处于变声期,声带充血、音域窄,轻声演唱能让他们善于聆听音乐的起伏推动,用乐感带动声音,带高位置的轻声演唱能达到让同学们不间断歌唱的学习顺利地渡过变声期。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引导学生顺利地渡过变声期,给同学们持续歌唱的信心。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1、感受加拿大民歌的风格特点,用科学的高位置发声方法深情的演唱二部合唱《红河谷》 2、掌握弱起小节的音乐功能性,掌握弱起小节乐句的强弱处理及情感表达,准确把握弱起乐句的强弱力度 |
|||||||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在艺术歌曲演唱时,带高位置、用统一、明亮的音色轻声歌唱的审美习惯 2、能够感知音乐主旋律、乐句的起伏 3、能够准确唱出二部合唱《红河谷》的第二声部,能与第一声部进行和声的合作。 |
||||||||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演唱,感受歌曲《红河谷》所表达的北美洲先民拓荒创建 家园的决心以及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思想感情 |
||||||||
重点 |
1、用高位置轻声演唱二部合唱《红河谷》 2、较为准确地用强弱力度表达乐句。 |
|||||||
难点 |
1、掌握弱起小节乐句的音乐强弱处理和情感表达 2、 比较准确地唱出二部合唱中的第二声部,并与第一声部合作 |
|||||||
教法 |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
教具 |
多媒体设备 钢琴 |
|||||
学习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1、观看视频:猜一猜视频中的景色来自于哪个国家?加拿大 2、在加拿大比较有特色的风景是什么?枫叶。 3、除了这些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呢? 4、今天李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加拿大,一起来认识学习一首加拿大的民歌《红河谷》 |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
1、看视频提问导入,观看加拿大视频,感受自然风光 2、揭示课题 |
|||||
学唱歌曲 |
一、分析作品 1、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
1、聆听感受音乐 2、分析音乐要素,思考回答问题 |
1、聆听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感 2、让学生初次感知歌曲,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
|||||
二、学唱歌曲 (一)用“WU”模唱一次该作品,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该歌曲每一段由几个乐句组成? 2、该作品是几拍子的? 3、教师演唱第一个乐句,有怎样的特点? (二)学唱乐谱 (三)用“wu”模唱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体会歌曲的情感 (四)学唱歌曲第二声部,感受和声的美妙 |
1、聆听教师范唱并参与互动 2、学唱歌曲
|
1、用“WU”模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并能感受到4个乐句间起承转合的关系。找出歌曲开始是从弱拍进入的,引出弱起的概念和音乐功能性。 2、通过师生合作阿卡贝拉(二部和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第一次引入二声部和声,先让大家在和老师合作时注意聆听和声效果,引起学生对学习二声部、和声的兴趣。 |
||||||
扩展
|
1、小组性练习合作互动完成二声部合唱 2、播放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 |
1、合作互动完成二声部合唱 2、欣赏
|
1、鼓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 2、通过聆听茉莉花,升华本课,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
|||||
学习小结 |
红河谷已被全世界人所熟知,可是在我们中国也有一首享誉世界的民歌茉莉花,这就是民歌的魅力,虽然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各种音乐潮流的冲刷,但他依然长存在人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