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教模式下的青少年教育新探(转载于《博物馆中国》)
[日期:2025-03-25] |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博物馆作为至关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儿童教育领域承担着重大责任。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越发凸显。融合儿童心理学与行为认知学理论,能够更好地设计教育活动,从而满足青少年儿童的需求。博物馆的展教活动不但要满足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更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一、博物馆教育与青少年儿童心理认知的关联
儿童的心理认知会影响他们参观博物馆的效能。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好奇心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博物馆可以根据儿童的行为认知来制定教育策略,保持新异性与熟悉性的平衡有助于发展好奇心,进而提高参观兴趣。例如,在学龄前,可以用色彩鲜艳的展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青少年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组织小组活动促进他们成长,同时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等。
基于少年儿童的行为认知规律,博物馆能够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处于幼儿期的儿童,应当利用色彩鲜艳、形状奇特的展品以及互动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其观察力。对于青少年儿童,则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组织小组活动,促进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成长。此外,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让他们能够依据孩子的心理认知特点引导参观,这也是提升博物馆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解析 “行走的广西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量身定制活动内容。在学龄前阶段,借助具有特色的元素以及互动游戏的形式传播文博知识;在青少年时期,结合展览开设研学课堂,并设置流动展览区域。该活动对儿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赢得了家长和学校的高度赞誉,荣获多项荣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了优秀典范,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 “跟着博物馆游广西”研学游活动,精心设计了多条主题鲜明的研学路线,充分考量儿童的认知特点。在学龄前注重趣味性,在青少年阶段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此项目通过创新合作模式,联合文博单位与旅行社,整合各方资源,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研学游活动提供了创新思路,让更多的孩子从中获益。 “儿童考古探秘馆”划分四个区域,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设计。在学龄前,以吸引儿童注意力为主要目标;在儿童时期,着重培养其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青少年阶段,让儿童亲身体验考古与文物修复。依据不同年龄开展不同的授课主题。低阶段强调趣味性,中阶段传授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高阶段侧重研究思考,对儿童进行分年龄段培养。“儿童考古探秘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重要的教育阵地,接待了众多儿童和家长。 三、博物馆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活动的实践进程当中,也面临如下困境:在亲子游活动里,存在孩子对家长过度依赖进而致使独立性降低的情况。例如,一名5岁的女孩在活动中由于依赖妈妈而缺少独立参与游戏的兴致。与此同时,家长“越位”的现象十分严重,就像在“辨字体找成语”的游戏中,部分家长为了争夺名次而代替孩子参与,使得孩子变得被动,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 博物馆与学校、家庭的合作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的合作机制。“汉字王国”亲子游活动虽然有专家提供建议,但活动频率和影响力有限。博物馆进校园的活动大多为单次活动,学校开发相关教育课程的情况较少。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还有待加强,在“跟着博物馆游广西”项目中,与旅行社的合作虽有一定成效,但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提升。此外,经费不足以及项目人员较少制约了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整合,正如广西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所提到的,工作难以常态化、规模化、系统化地开展。 基于此,可结合青少年儿童心理认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家长应当在多重角色之间灵活地进行转换。当孩子对展品产生兴趣的时候,家长可以扮演充满好奇的“老小孩”,从而激发孩子的分享欲望;当孩子需要榜样时,家长要积极参与活动,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互动游戏中,家长可以适度的成为对手,以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在团队活动时,家长作为队友与孩子共同完成任务。在参观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展品,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功利性对孩子造成影响;在亲子游游戏中,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主导,可增加父亲带孩子参与活动的时间,以更好地培养孩子性格。 根据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来优化课程。在幼儿期,课程应当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解文物知识,设置动手操作的环节。在青少年期,课程要增加深度和挑战性,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设置创意项目。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结合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来设计研学活动,为教师提供资源和培训,通过发放参观卡吸引孩子和家长参与,从而提高博物馆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